“王氏双缝实验”说明了什么?
可能很少有人看明白了这个被我称为“王氏双缝实验”的实验是怎么回事。其实这不是双缝,它只是两张纸,一前一后的放着。光过去的时候,左边被挡掉一半,然后右边被挡掉一半。所以我这个不是“双缝实验”,它甚至连单缝都没有。这两张纸并没有挨在一起,而是错开的。
可是仍然出现了貌似干涉的条纹,而且左边一半有条纹,而右边一半没有。
这说明了什么呢?这说明所谓的单缝衍射,双缝干涉,其实都是因为打在纸边沿的那些光,被纸的边沿进行了漫反射。被两个纸边沿分别漫反射出去的光,后来又遇到一起,就干涉了。被左边那张纸的边沿漫反射出去的光,本来两边都有的,可是右边的那部分光被右边那张纸给挡了,所以右边一半没有条纹,因为那个地方的光全都是右边那张纸的边沿漫反射过去的,没有干涉。
所以我得出结论是,其实“单缝衍射”的条纹,也是由于干涉引起的。一条缝有两条边沿,分别漫反射出去的光发生了干涉,就成了条纹。所以 Wikipedia 这个关于衍射的图片,大概是对的。
双缝干涉条纹,也是由于缝的边沿漫反射的光发生了干涉,两条缝有四条边沿。每条缝的两个边沿间距较窄,缝之间的两条边沿间距较宽,所以中间部位就出现了条纹的叠加。
那么这是不是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呢?好像是的。因为我的两张纸边沿之间离了很远,所以它们之间不大可能发生什么“电磁场干涉”了。虽然我质疑杨氏双缝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,结果我改进了他的实验,却增强了它的说服力。
光为什么会具有波的性质呢?这说明光确实是一种波吗?其实我还没有得出这个结论。另外,对“单光子(电子)双缝实验”的质疑仍然有效,因为光只经过单缝其实同样会出现干涉条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