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光子(电子)杨氏双缝实验的漏洞
好些研究者用电子或分子做了杨氏双缝实验,说产生了“双缝干涉条纹”,结论是单个粒子同时通过了两条缝,出现了量子力学的特征现象。然而,那些真的是“双缝干涉条纹”吗?单个粒子真的通过了两条缝吗?我们来看看。
我这两天研究了几个用电子和分子做的“单粒子双缝实验”,最早是 1973 年 Donati 等人的《An Experiment on Electron Interference》。那次他们用的是一个电场形成的“电子双棱镜”,把电子的路径分成两半,让电子一个一个的打过去,结论是产生了“双缝干涉条纹”。
他们后来又在 2007 年用电子显微镜另外做了一个实验,使用了简单的不带电的双缝,产生了差不多的条纹。
但我发现所有这些实验最后的“双缝干涉条纹”,其实和光通过单缝产生的”衍射条纹”是一样的。如果你仔细研究过双缝实验,就会发现光通过双缝之后产生的干涉条纹,是和单缝衍射不同的。
仔细看上图 (来自Wikipedia),对比两种条纹之间的关系,你会发现双缝干涉条纹的特征是一种两层嵌套(递归)的条纹。双缝条纹的外层是和单缝条纹一样的,但在单缝条纹的波峰(亮的部分)里面又进行了细分,像是把单缝条纹的波峰切成了好几段,所以感觉是有两层条纹组合在一起。很多人看到条纹就以为是双缝干涉,而那可能是单缝衍射的结果。
我仔细看了几个用电子和分子做的“单粒子双缝实验”的条纹,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和光的单缝衍射条纹一样的。另外,之前介绍的那个视频里的“单光子双缝实验”,做出的条纹其实也是单缝衍射条纹,并不具有双缝干涉条纹的特征。
既然一束光照在单缝上,会出现那样的条纹,那么单个光子通过单缝,累积起来也许也能出现那样的条纹。不过“单缝衍射”的条纹里面其实也包含了干涉,所以这仍然有点奇怪。单个的光子从一条缝过去之后,是怎么发生“干涉”的呢?但如果通过单缝也能产生这样的条纹,那么就不存在“光子使用了分身术,同时通过两条缝”这种灵异事件了。至少,我们知道光子只需要通过一条缝就能产生那样的条纹。
我觉得这些实验者的共同问题,是都没有做对照实验,看到有条纹就说是“双缝条纹”,而没有考虑过也许只用一条缝也会产生那样的条纹。他们至少应该也用单缝做一次对照试验,看看能不能产生一样的条纹。只有当单缝不能产生同样的条纹,才说明可能同时通过了两条缝。要是单缝也能产生一样的条纹,就不能说明同时通过了两条缝。
用单缝再做一次,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容易了,然而看过了这么多实验,却没有任何一个用单缝做过对照,就断言说那是“双缝干涉”的结果,说是“单个粒子同时通过了两条缝”。我觉得这样的实验方法是不严谨的。
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再告诫大家不要迷信科学实验。为一个理论做了很多实验,但它们的方法是否正确,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否正确,是否真的证明了这个理论,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。做了这么多“单粒子双缝实验”,却没有任何一个用了单缝的情况来做对照,这样的实验做再多也无法证明粒子同时通过了双缝。